《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第 04 版)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3年,有关部门持 " />
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动2低收业年以工代工就赈带众务万名入群!

动2低收业年以工代工就赈带众务万名入群

时间:2025-04-30 21:19:00 来源:有天无日网 作者:知识 阅读:839次
ze: 14px; line-height: 28px;">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年工2023年,代赈带动低收有关部门持续抓好以工代赈工作,入群加大中央专项投资支持力度,众务实施一大批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工业有效拓宽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城乡就业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年工2023年,代赈带动低收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入群累计吸纳带动253.4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众务人均增收1.4万余元。工业

  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28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年工人均增收1万余元。代赈带动低收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3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09亿元,入群较2022年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34亿元,众务支持有关省份共实施2710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工业全年累计吸纳28万名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29.5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183.6万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1.6万余元。各地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主体工程、附属临建和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环节用工潜力。2023年,25个省份在64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包括平陆运河、川藏铁路、北京至商丘高铁、西气东输等重大标志性工程,累计吸纳20万名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36.1亿元;25个省份在17个中央投资专项中实施以工代赈,共吸纳34.1万名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41.3亿元,覆盖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镇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31个省份在6900个省、市、县三级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涉及各等级公路、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共吸纳129.5万名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220.8亿元。

  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41.8万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近0.8万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林草等部门,指导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灌区治理、“四好农村路”等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进一步扩大“赈”的效果。2023年,30个省份在9967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吸纳41.8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3.2亿元。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气候大会“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巴黎协定》
  • 沙特原油出口量6月跌至10个月来低点
  • 欧盟可再生电力占比高达45%
  • 日本一铀浓缩工厂发生泄漏事故
  •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再扩容!
  • 委内瑞拉加勒比海沿岸发生漏油事件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延误到2039年!
  • 摩洛哥规划建设首个动力电池工业加速区
推荐内容
  • 欧洲深陷能源危机 民众生活举步维艰
  • 法国第二个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产
  • 刚果(布)成为LNG出口国!
  • 摩洛哥规划建设首个动力电池工业加速区
  • 日本敦贺核电站2号机组供水处理建筑内发生火灾
  • 因高温天气,美国德克萨斯州电力需求创纪录